剛才清晨,我終於「直讀原文」把老子道德經讀完了。
在想,老子的版本,似乎隨著從古墓出土,或者古人修改,而有不同,所以我讀到的App上面道德經,真的是「原文」嗎?大概不是,應該稱之為「緣文」吧,有緣的緣。
這麼說來,我讀到的書稱之為「緣書」,遇到的人就是「緣人」囉。
----
道德經第80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注,什伯之器:各種各樣的器具,例如電腦、剪刀、筆、衛生紙、碗盤、免痔馬桶、手機,等等。
--
感謝這段時間讀完了一次道德經,以免一直停留在「道可道」那幾句玄妙的印象裡。
固然,道德經裡有許多句子值得體會,但也有許多我覺得不認同,而細細思想自己為什麼不認同的。所謂經典,就是包含了讓人反思的功用吧。
上面是倒數第二章,也是以前熟悉的句子「小國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出處,只是中間的「...」今天才知道原來是這樣啊,居然老子的願望包含讓人民「復結繩而用之」。
我覺得結繩以來,不曉得過了幾千年,人類文明演變至此,是有天道在干涉嗎?老子的天道是不會干涉的,所以是人類自己的傾向造成的,我覺得是好奇心與創造力導致的。
老子還希望回到過去那麼久之前,不就要逆著人性、捨棄所創造的文明嗎?還是說未來世界大戰爆發,人類回到原始時代呢?我覺得即使回到原始時代,人類也會漸漸發展自己的文明吧,包含文字、器具等等。
要如何達到老子的理想?
這裡繼續想下去,可能會有科幻場景出現:
也許,在世界大戰後出現某種真菌,人類吃了或者被附著了,影響了大腦,變成樂天知命,不再創造方便的工具、不再好奇仰望星空。
如果不因為好奇而觀察四季變化,怎麼知道可以採集什麼食物或遷移到溫暖的居地?你只結繩來紀錄知識,那怎麼知道什麼果實可以吃?你有製造繩子的知識嗎?如果這樣居然活了下來,會不會人類諸多小國寡民是活在外星人的培養皿或者籠子中呢?所以雞犬相聞卻無法往來呢?而且有吃的有喝的,即使不追求知識也不會死。
----
說到好奇心,我覺得「不貴難得之貨」很難。人從小就會好奇,例如:新玩具、量少的玩具、不常去的遊樂設施。
如果兩三個小朋友,怎麼分一個玩具?怎麼分一個願意陪玩的表姊?
生日蛋糕拿出來,七個小孩都想要蛋糕上面的草莓,可是草梅不夠,要怎麼辦?
---
覺得道德經常常希望人逆著性子。
---
天地無為,所以地球上的人類演變至今。為何老子希望藉由聖人的無為,讓人類回到原始時代呢?這不是逆天嗎?
---
另外,網路上看到有人評論說:「但是老子忘記了在『有什伯之器而不用』的原始樂園中,並沒有甘食美服,也沒有代他們生產甘食美服的被剝削的人。」
我覺得他評錯了,老子說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可見「甘其食,美其服」等等是指,即使粗布甚至葉子做的衣服也覺得美,即使粗糙沒什麼味道的食物也覺得好吃。可能是自己拔草與採果吃,所以在這裡沒有剝削。
中國學者常常用這些詞彙:社會主義、剝削、唯心、唯物...來思考。雖然不喜歡,但是網路上搜尋的結果往往就是他們的文章。
202209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