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天空之城,系列一,豆芽菜,薰衣草森林 

天空之城 系列一 豆芽菜 薰衣草森林 天文台


簡介:

巨大豆芽菜插在遺跡上,
有一顆飛行石結晶裸露出來,
看得出來是拉普達(天空の城ラピュタ)外圍機構的遺跡。
它仍在運行,包圍在雲層之中,浮在天上。

巨大豆芽菜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出現了多少年代,
在陽光下依然褶褶發亮。

探險者在這發現了有趣的東西,曾蓋了研究所與一座天文台,
但是,這些也早已成為遺跡...

後世探險者在此留言:

繁忙亂世 你可曾仰觀空中之浮雲?

或許 抬頭一看 會覺得自己渺小吧...

巨大豆芽菜,從有檔案紀錄以來,都是這個大小,
而小拉普達會變成如此,也仍是個謎。





照片一覽:


 
全身照

閃光燈照


上面散落些建物遺跡

隱約可見其中紫色的飛行石結晶


正前方

左側

後方

地台,設定是還沒去過的,想像中的薰衣草森林

等等,那做山底下怎麼了?

似有個巨大洞窟,還有小通道,是什麼文明住在這裡嗎?


這裡也有小洞口

若仔細看,可隱約在白雲間發現豆芽菜的蹤跡。

從高空往下看

從豆芽菜往下看




設計圖:








製作過程:

民國102年8月初始,8月22日完成


先做一個豆芽菜,
使用的是牙線棒與咖啡攪拌棒,
經實驗證實,兩者可用一般模型膠水相黏。
上圖將牙線棒裁剪,略彎出曲線,再以攪拌棒湯杓的部分相黏。

先上如意菜白色與珍珠白(我手邊只有這兩種顏色)
再上豆芽的綠色與珍珠綠(也是只有這兩種),
算是這輩子第三或第四次給模型上色吧。
途了幾層,最後卻被珍珠綠覆蓋了,哈。



地台,用紙黏土,壓入較大的瓶蓋,捏出山谷。
說到山谷,其實我沒去過薰衣草森林,上圖這是想像的。

結果沒想到弄出了個太極圖。
上圖一個洞是為了豆芽菜的支架。

某日設計圖,當時還想要做個天文台
(設定中,屬於天空之城的外圍小基地)。
而且,希望這個系列多做幾個,到時地台相連,
而且空中也可以組裝成大型的天空之城!

上圖是另一日的設計圖。



以舊的模型透明框架,和漆包線固定住豆芽菜

等紙黏土乾。越看越像個太極。

山脈的地底有個巨大洞窟,會是誰的基地呢?

某小山坡後面又有個洞穴,會通往哪裡呢?

上圖,天空之城的本體,放飛行石結晶的地方。
左思右想,用豆漿的蓋子做。

造型補土用太多剩下來的,黏在一膠板上,
打算之後模仿米開朗基羅雕刻卡拉拉大理石。

上圖,某日用水採上色。太極圖較明顯了。

某日,上次的補土居然已經脫落(上圖右),
似乎這個豆漿的蓋子太有彈性而無法跟補土相黏。
又重新黏一層補土,並且剪許多碎膠板,黏上去。

上圖,乾了之後上色,白色,黑色,銀色(同上,手邊只有這些顏色)
也放上飛行石結晶,就是兩片壓克力材質的水晶貼紙相黏,
再用瞬間膠固定上去。
用瞬間膠是錯誤的決定,幾分鐘之後漸漸泛白。

---------------------------------------------------------------------

上圖,底座噴消光漆,放著等乾,大概是這輩子地一次噴消光漆,有些地方噴了略厚些。
小學時曾有一次紙黏土美勞,老師要求亮光漆,然後買了一罐,用油漆刷涂了厚厚一層,過了好久幾個月,仍然沒完全乾。

第一版的雲層,用的是人造棉花的樣子

有調漆包線連著的是,因為巨大豆芽菜的出現,而掉落的部分建築物。
然而,後來覺得是敗筆,去之可也。

 -------

上圖,新版的雲層。
本來想說改用補土或紙黏土做雲,以卡通化的方式表達。
後來拆掉第一版雲層後,又重捏了人造棉花,
讓模型的亮點"巨大豆芽菜"露出多一些。




仰視的樣子



上圖,飛行石結晶也要露出一些,比較有亮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