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讀完:塔希里亞故事集、唐吉訶德上下冊、蘇東坡新傳下冊等等。
1.
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在故事中學會麥肯錫5大思考工具
Problem Solving 101: A Simple Book for Smart People
作者: 渡邊健介 Kensuke Watanabe
譯者: 蔡昭儀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02/21
圖書館借閱即可
2.
逃離敘利亞
Escape from Syria
作者: 桑姆雅.庫拉布 Samya Kullab
譯者: 鄧伯宸
繪者: 潔琪.洛許(Jackie Roche), 麥可‧弗雷海特(Mike Freiheit)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2018/07/05
以漫畫方式畫出寫實的正在進行式
在台灣真是幸福
3.
求善 臺大哲學教授的斯哆噶生活講堂
苑舉正 著 究竟 出版 2020/1/1 出版
作者苑舉正老師之前常常在電視節目"57金錢爆"作為來賓,講解一些哲學或者美國人清教徒的想法。
我之前讀過作者的前本書<<求真>>,當然已經忘記內容了,而上週在書店看到這本,莫名又買了回家。
想說來認識一下斯哆噶學派。只是,閱讀過程中,腦袋裏一直出現苑老師的聲音,有點急促感(,畢竟現在電視節目來賓講話往往很快),真是ORZ。
像是在聽講課感,比較缺少主動學習的感覺。想起去年的<<我擁群像>>就像聽導遊導覽,一起旅遊的感覺,平平是閱讀,差異很大。
這次閱讀感想:
1.下次買書前,再考慮一下,畢竟經費有限,心動再決定。
2.這本書的出現,讓我對斯哆噶感到興趣,可以加個緣分的分數。從本書延伸,還想讀別本斯哆噶相關書。
3.閱讀過程,偶爾能看到不錯的句子。在腦海裏,居然跟<<被討厭的勇氣>>相呼應,有雷同處。
4.
橫濱車站SF全國版
柞刈湯葉 著 台灣角川 出版 2019/5/9 出版
這本是<<橫濱車站SF>>的前傳,但仍有許多謎未解。
先補充一下本傳的感想,當時讀完本傳覺得好好看,後來想想,也就是好看,卻沒留下什麼名言佳句。只有主角被劇情帶動,不由自主地走完主線。主角當時也發覺這件事,所有選擇頗被動,遠遠偏離了僅僅想進入車站探險的初衷。
因為覺得本傳好好看,所以即使網路上有人說這本普普,我也是買了。
這本前傳分成幾篇不相干的章節,有稍微擴充了本傳的世界觀。
讀完覺得,原以為這本前傳會解釋什麼,其實卻沒有,而未解之謎反而更多了,哈。
5.
神奇收費亭【電影暖身版.傳奇再現】
The Phantom Tollbooth
從歐巴馬一家人、哈佛和劍橋教授、暢銷作家到影視明星都愛不釋手的故事
作者: 諾頓.傑斯特
繪者:吉爾斯.菲佛
出版社: 寂寞出版社 出版日:2020/1/1
ISBN:9789869752244
剛讀完。之前看到書腰說歐巴馬送女兒這本書,我心裡就想買了。
想起來,現在買書似乎常常看這些名人推薦。幾個字的書腰,就能增加銷售量。
讀本書前面許多人的推薦短文,覺得有些期待。
可是,讀了覺得,這本書比較適合孩子,對我來說算普普而已。如果我國小遇到這本書,可能會喜歡吧。
6.
從民族解讀世界史:民族如何推動千年來的歷史進展,政治又如何利用民族來製造對立
YouTube破百萬瀏覽次數的歷史學堂講師,以犀利史觀和民族角度切入分析世界史。
作者: 宇山卓榮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出版日:2019/11/12
ISBN:9789571379739
這本也是過年前買的,現在準備賣二手書了。
本書講了許多民族,但除了鄰近國家外,其餘我都很不熟悉。所以讀到一半,發覺自己即使讀完也會很快忘光光,可能是因為這些民族與國家距離我較遠吧。
反省自己當初為什麼購買,是有興趣、感到好奇,結果內容較廣而掌握不了。我想下次還是從局部的歷史書開始閱認識好了。
7.
被壓榨的一代:中產階級消失真相,是什麼讓我們陷入財務焦慮與生活困境?
Squeezed: Why Our Families Can,t Afford America
你是否也會掉入貧窮線之下?拚經濟,但有多少拚進你的口袋?
作者: 艾莉莎.奎特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出版日:2019/2/27
ISBN:9789578654532
還不錯,圖書館借閱,快速瀏覽法。
8.
漫畫幾本
魔女三百才開始 1~2
原田重光 松本救助 出版社: 青文
眼鏡橋華子的見解 1~2
松本救助 出版社: 青文
9.
世界屠畜紀行
作者: 內澤旬子
譯者: 李珮琪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4/12/04
一開始我是抱持著:"讀了或許會改吃素"的覺悟讀的。
看來誤會很大。
作者內澤旬子喜歡吃肉,她前往幾個國家屠畜場,將屠畜過程用素描和文字記錄下來。
個人覺得這本書好好看,雖然大本,但是仍然可以一直翻開下一頁。
裡面有些敘述我是挺贊同,例如為了生存就需要吃其它生命,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所以如果是為了吃而殺之是可以的,也要帶著感謝,感謝這些生命以及感謝幫我們料理屠宰的人。
我想起了電影"阿凡達"也是如此,殺生是為了吃,不能無謂地殺生。
書裡面也提到,有的人認為植物不是生命,被摘採時不會流眼淚也不會流血,所以吃植物並非殺生云云。
我想起之前讀過一本書,由森林保育員寫的,他說森林有生命,一棵樹受到蟲害時會發出訊號給其它樹木,讓其它樹木分泌讓害蟲難靠近的氣味或液體云云。以及,一棵樹被砍伐後,主根仍然不會死,因為其它樹木的根會供應牠營養云云。
我想,植物的確是生命,只是牠的眼淚與血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
希望買一本收藏。
感謝之前網友推薦。
10.
人類這個不良品:從沒用的骨頭到脆弱的基因
Human Errors:A Panorama of Our Glitches, from Pointless Bones to Broken Genes
作者: 納森‧蘭特 Nathan H. Lents
譯者: 陸維濃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8/12/14
好看。可收可不收。
11.
別因渴望你沒有的,糟蹋了你已經擁有的︰跟斯多噶哲學家對話,學習面對生命處境的智慧
How to Be a Stoic
作者: 馬西莫•皮戈里奇 Massimo Pigliucci
譯者: 陳岳辰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8/03/31
讀過了之前那本介紹斯哆噶哲學的書<<求善>>之後,這本書實在好看!
淺顯、易懂、好吸收。
覺得從小至今也默默接觸了許多斯哆噶派的想法。
曾經在國學社聽老師講莊子逍遙遊時說:"認識自己所在的極限,有些事情是自己無法控制的,有些則是可以控制的。"現在得知,斯哆噶派也是這麼想,或許東西方許多哲人也是殊途同歸吧。
也可能斯哆噶派的講法已經潛移默化在許多人心中。
讀著讀著,想買或者借本愛比克泰德的語錄或者講義來瞧瞧,可惜目前找不到。
收。
12.
你好,我是接體員
作者: 大師兄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8/12/12
好好看,希望收藏。後來收了一本。
13.
怎樣談科學:將「複雜」說清楚、講明白的溝通課
Houston, We Have a Narrative: Why Science Needs Story
作者: 蘭迪・歐爾森 Randy Olson
譯者: 朱怡康
出版社:行路 出版日期:2019/12/04
好看必讀
14.
疫苗:兩種恐懼的拔河
On Immunity: An Inoculation
作者: 尤拉・畢斯
原文作者: Eula Biss
譯者: 吳妍儀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4
好書,可收藏
15.
比句點更悲傷
作者: 大師兄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9/09/26
好看,但我覺得第一本<<你好,我是接體員>>更好看
16.
如果人生是一場電玩,怎樣才能玩過關?:來自宇宙的珍貴訊息,讓人生突然變得輕鬆好玩的一本書
宇宙シナリオからのメッセージ
作者: 賢者泰勒(テラ)
譯者: 林文娟
出版社:瑞昇 出版日期:2017/02/22
昨天在回頭書展買的書,覺得頗吃頻率,結果剛才居然讀完了。
讀完後,現在寫心得卻沒什麼好寫的,哈。
總之,我覺得屬於一種"轉變"的書。
作者某日對這個宇宙與人生有了不同的認識,然後開始寫部落格,直到某日被精神界的名人發現而推薦,於是很多人開始看作者的文章,後來出書與演講。
書名雖然講所謂人生如電玩遊戲,裡面其實說了"空"、"神"等等形而上的概念。
嗯...有興趣可以圖書館翻翻,我只是剛好頻率對。
17.
悟淨出立
作者: 萬城目學
譯者: 涂愫芸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6/05/03
感謝網友推薦,讀到最後一篇<父司馬遷>覺得好感動,而第一篇<悟淨出立>我也很喜歡。
<悟淨出立>裡面,講的是沙悟淨,以及豬八戒。小時候對西遊記的印象,豬八戒負責受妖怪勾引、唐三藏負責勾引妖怪、孫悟空負責打妖怪、沙悟淨則是搬行李。豬八戒原本是天鵬元帥,理論上應該很厲害,甚至兵法應該也很會,究竟為什麼到了人間變成這樣?這篇文章有說到原因,是有點讓我驚訝,也影響了文中的沙悟淨。
<父司馬遷>好好看,講司馬遷被宮刑後,以三女兒的角度觀察到的事情,例如媽媽與哥哥們的變化,還有父親司馬遷的變化。...主角,就是司馬遷的三女兒,真是司馬遷的知己。
呵呵,稍早上網訂了本二手書,再來分享。
18.
說話的品格:把真心放入話中的24個練習
말의 품격
作者: 李起周 이기주
譯者: 尹嘉玄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8/06/11
還好,這類書在臺灣似乎也有許多,偶爾看可以提醒自己講話的方式。我覺得裡面重點是,說出去的話是會像鮭魚一樣回來的。
19.
我們該住在哪裡?:建築師找尋宜居地的標準
어디서 살 것인가
作者: 俞炫準
譯者: 邱麟翔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19/07/05
好看好好看
20.
關於穿衣服這件事的哲學辯證
ちぐはぐな身体 ファッションって何?
作者: 鷲田清一
譯者: 蘇文淑
出版社:字畝文化 出版日期:2019/03/27
這本書其實挺有意思的,從穿衣服這件事延伸出很多,但考慮購買後可能也不容易讀第二次,所以還是借閱就好。
以下稍列出莫名其妙的頁碼即可:
48
79
93
107
138
140
151
153
175
21.
日日是好日︰茶道教導的十五種幸福
作者: 森下典子
譯者: 夏淑怡
出版社:一方出版
出版日期:2002/09/01
22.
在受苦的地方綻放:超越苦痛、遇見信心的900則生命思索
作者: 鈴木大拙
譯者: 馬超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7/11/29
今天有點煩躁,沒做什麼事。晚上上班前,不曉得要拿什麼書趁空檔讀,結果選了這本已經買一年多的書。還好有它,讀著讀著,心中有了些寧靜。
這本書像是鈴木大拙禪師的幾本著作的書摘,大概是這樣子。在許多著作裡面挑選幾段,放在幾個主題下面,像是正面思考、安定內心、放大胸懷、主動出擊,等等之類的。
讀著讀著,有平靜的功效。
尚未讀完
23.
漫畫
佛陀典藏版 全八冊
作者: 手塚治虫
譯者: 林子傑
出版社:台灣東販
出版日期:2011/08/10
連聖哥傳的佛陀都感動的漫畫。
圖書館借閱。
覺得這套漫畫,除了描繪了階級不平等的時代,許多生離死別,更重要的是佛陀身為人的一面,我覺得跟以往對佛陀的想像很不同。在漫畫中,佛陀體弱多病,也會痛苦與煩惱,也有親情上的痛苦。很讚。
24.
莫斯科紳士
A Gentleman in Moscow
作者: 亞莫爾.托歐斯 Amor Towles
譯者: 李靜宜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9/10/04
25.
胡思亂想很有用:吉竹伸介的靈感筆記
思わず考えちゃう
作者: 吉竹伸介 ヨシタケシンスケ
譯者: 詹慕如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0/03/27
很愛吉竹伸介的繪本,而這本書是他的一些隨筆,講講他為什麼常常速寫、常常記錄些有的沒有的。
原來是為了讓自己的心情,從海底浮上來;所以在感到幸福時,反而沒什麼創作,哈。
篇章沒什麼順序,隨意翻閱即可。
作者分享一些生活記錄和感想,我覺得也頗有同感。
這本書好可愛,封面的黃色好喜歡
26.
鐵鏟無雙 (1) 「鐵鏟波動砲!」(`・ω・´)♂〓〓〓〓★(゜Д ゜;;;).:∴轟隆
スコップ無双 「スコップ波動砲!」( `・ω・´)♂〓〓〓〓★(゜Д ゜ ;;;).:∴ドゴォォ
作者: つちせ八十八
譯者: 九十九夜
繪者: 憂姬はぐれ
出版社:台灣角川 出版日期:2020/03/09
我讀這本輕小說從從頭笑到尾。
一開始是在網路上無意間看到這奇葩的書名:鐵鏟與波動砲。鐵鏟為何物,咱們都知道,但是波動砲呢?他們為什麼會組合在一起?
讀了網友以前翻譯的段落,就決定訂購了中文版,因為實在戳中我的笑點。
先說明,這是一本男性向的輕小說,雖然沒達到十八禁的地步,但也快了,只是裡面的敘述是一種...嗯...比較意象性的描寫,像是用鐵鏟挖土,在封面的公主眼中就有不一樣的意味;或者像是捏陶藝,在某位夥伴眼中居然也不太一樣,她們看透了本質,前進到遠超一般人的次元中。即使主角完全不這麼認為。
提到陶藝,有部相當有名的老電影"第六感生死戀"開頭似乎就是在轉陶土,然後就進入十八禁的場景。電影的其他內容都已忘記,只記得開頭這個意象,哈。
總之,主角是一位礦工,使用鐵鏟挖礦,挖到一個地步,鐵鏟發射出波動砲來了,以及種種妙用,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像不到的。波動砲,我原本以為像是大型雷射砲,或者企業號的光雷那種,結果本書最後作者的話提到,靈感來源是宇宙戰艦大和號的波動砲。
主角一本正經用鐵鏟使出超人般的力量,以及其他角色對"鐵鏟"的理解很不相同;"鐵鏟"一詞從名詞變成動詞,又可以當作形容詞,與其他意味不明的只有公主本人才知道的代稱。嗯,就像電影裡面捏陶土那樣。
按:後來第二集也讀了,覺得同樣的笑點一直出現就不好笑了,不過我還是會繼續讀完的,畢竟作者的腦洞也是可以一閱。
27.
記憶的味道
いとしいたべもの
作者: 森下典子 Noriko Morishita
譯者: 羊恩媺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7/07/08
好看,好吃
作者回憶食物的記憶,像是波羅麵包、蜂蜜蛋糕、某泡麵,配上文字與插畫,嗚嗚嗚,好想吃哦。
尤其是<愛神水羊羹>居然說是色情的味道,喔喔喔喔喔,好想品嚐看看啊。作者聯想到小說<<雪國>>裡面的駒子小姐,這我就不曉得了,讓人感到好奇啊。
封面的蛋包飯,以及內頁所有插圖,似乎都是作者親繪,很有水準啊。
28.
進擊的智人:「匱乏」決定了人類99.99%的歷史!同名演講觀看次數突破1億次!最會說故事的博物館講解員,徹底顛覆你對人類文明史的想像!
作者: 河森堡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19/07/01
近日購得讀完,挺好看,尤其是前半關於人類起源的部分。
後半關於中國歷史的部分,也有可觀的,作者舉例了中國歷史上寒冷、水災、飢荒、瘟疫,以及吃人的慘劇。讀了,不禁翻回目錄,想確定作者有沒有提到中共毛澤東大飢荒,結果沒有提。
清朝的鴉片,原來是中國多處改種罌粟花,而不全是外國人賣進來的。
最後的尾聲,作者轉而提到了美國大蕭條,美國總統甚至派兵面對抗議的老兵云云。接著鼓舞了應該是智人讀者裡面的中國人,說"好日子還是來了",完全沒講中共統治的事,可惜。
關於毛澤東大飢荒的事情,也有幾本書,只是我一直不敢看,怕太沉重。也不是很想買,因為怕書架上與房間的氣氛改變。
另外,這本書的封面,我有點意見,那個石槌圖片怪怪的,木棒並不連續,不曉得是不是改圖。
29.
圈外編輯
圏外編集者
作者: 都築響一
譯者: 黃鴻硯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8/06/28
好看。
p.23
比起押錯寶遭恥笑,想做的東西先被做走更令人不甘心、更討厭吧。沒這種想法的編輯還是轉行比較好。
p.28
不要設定讀者群,絕對不要做市場調查。
不要追求"不認識的某人"的真實,而是要追求自己的真實。這教誨也許就是我編輯人生的起點。
不要看讀者臉色,全面做自己真心覺得有趣的主題。
p.32
從上司那裏學到了什麼?真要說來,就是"享受樂趣的方法"了。也許只有這麼一點。待在編輯部什麼事都不會發生,總之就是往現場跑,不要忘記邂逅新事物的喜悅。
p.33
說到底,假如"學習編輯的竅門"真的存在的話,我認為只有一個,就是找到自己喜歡的書,仔細地將它讀進心裡。音樂人會透過模仿喜歡的音樂人跨出第一步,畫家會透過臨摹喜歡的畫家展開繪畫生涯,同樣地,編輯也只要去邂逅自己喜歡的書或雜誌,試著模仿它們做出書就行了,起點就在這裡。挑喜歡的作者的書也行,挑編輯、設計或書籍裝禎讓你覺得很棒的書也好。然後盡可能靠自己做書才是最重要的,多做一本是一本。
p.35
我認為速讀跟快吃、大量閱讀跟大量進食沒兩樣,所以才寫下那句標語。買幾百、幾千本書堆在房間裡,然後說 「這些我都讀過了」並沒什麼用處。因為你
沒去品味這些素材,所以什麼也學不到。它們不會成為你的血肉。就算你想要成為編輯,也不需要比別人更大的閱讀量。擁有幾本讀一百次也不會腻的書,比大量閱讀重要太多了。對於想當電影導演的人而言,道理也類似吧。嫌睡覺浪費時間看個幾千部片--這種行為對電影評論而言很重要,但對創作者來說就不是那
麼一回事了。後者應該要找出看一百遍也會感動的電影,一看再看,把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這應該比看一大堆片還要重要許多;音樂家、畫家面臨的也是同樣的情況。以前的寫作教本經常闡述抄寫的重要性,我想這對編輯而言同樣是有道理的。
p.89
室內設計雜誌會報導的那種房子的居民,其實是少數派。每日每夜都費盡心思在挑衣服、挑鞋子的時尚人士也是(笑)。每天晚餐不配精選紅酒就吃不下飯的美食家,一樣是少數派。我們這些多數派為什麼非得以少數派為指標呢?為什麼非得比其他人還要高一級呢?
p.134~135
如前所述,「STREET DESIGN FILE」有許多主題是我對現況焦躁不耐而選的--大家明明應該很喜歡這個,為什麼都沒人報導?也有一些是基於危機意識選的--有些東西現在不記錄下來,之後就會消失了,例如老式賓館。
從以前到現在,焦躁和危機意識始終是我做書的兩大動機,這點不曾改變,不過 「STREET DESIGN FILE」也許是以最明確形式呈現出這兩大動機的系列書籍。經常有人在訪問我時說:「能一直做喜歡的書真好啊~」說實話,我不是因為喜歡才去做,而是不得不做只好動手。只是因為沒有別人要做了。
p.159
就工作量和耗費時間而言,我花錢買別人做的嘻哈音樂書一定還比自己做這本書領稿費、版稅開心得多。要別人做了該有多好,但沒有就是沒有。
因此我有個深刻的體悟:我永遠是個圈外人。對室內設計圈、藝術圈、音樂圈、文學圈而言,我都是外人。我為什麼能夠在圈內採訪、做書呢?簡單說就是因為 「專家的怠慢 」,不過如此。專家要是動起來,我只要當個讀者就了事了。他們不動,所以我才動。而我勉強能將這些行動和工作勾搭在一起,雖然賺不了多少錢,但還活得下去。我就像是不斷走在危橋或網索上,不論多久都抵達不了對岸閃著霓虹光的「版稅生活」。
p.194~195
藤原新也先生有次對我說,單眼相機感覺像是鏡頭 「喝 」一聲架到前方的武器,粗暴地指著對方。4X5或 8x10大型相機以三腳架妥善固定,攝影師必須蓋著黑布看玻璃上的映像,所以感覺像透過一扇小窗觀察外在世界。然後呢,藤原先生拍人像照時經常使用雙反相機。我問他為什麼?他的回答是:使用雙反相機不會直視對方,要從上方低頭望進觀景窗,感覺像是在向對方敬禮,對方也會變得比較客氣、表情柔和。聽起來像是玩笑話,但經驗告訴我,這絕對是真的。
回到<<日常東京 TOKYO STYLE>>。從以前開始就有人把日本小公寓拍成「歐美人士瞧不起的免子小窩」,這類照片多如牛毛,大多是以35mm 底片機斜角拍攝出來的,粒子略粗,攝影師的心情都如實反映出來了:這裡真悲慘啊。
但我不像他們那樣,我是懷著 「有的狹窄公寓也很棒啊 」的心情開始採訪的。因此我不會採用一般報導媒體攝影師的拍法,而是像建築攝影家拍知名建築師作品,或像拍《家庭畫報》的拜訪豪宅專欄那樣,會想設法將狹窄、骯髒的住處拍出美感,所以才用那麼誇張的形式拍照。這反映出我對狭窄、骯髒住處的咸覺,也是我的致敬方式。
尤其現今的數位相機性能日新目異,大家也許會想,只要有好的拍攝對象就夠了,照片由誰來拍都不會差太多,但攝影的有趣之處就在於,照片彰顯出攝影師意念的程度意外地高。因此,我自己不認為有趣的企畫,我就拍不了照,覺得自己不管怎麼掩飾都絕對還是會漏餡。
30.
動畫
這個勇者明明超TUEEE卻過度謹慎
覺得好看,不只是女神的顔藝好笑,結局也感人。
我覺得從中能學習所謂謹慎、慎重,尤其面對未知情況時,更該如此。以往的穿越異世界作品,似乎不太有這類描述,應該說,別的主角沒那麼"謹慎"就接受了異世界的設定。這部作品是個提醒。
另外,裡面的神界房屋簡直是我的夢想!!!!!!!我想蓋出這樣的房子!
31.
漫畫幾本
開悟爸爸,這本也好好笑。
圖書館的大魔法師 (01)
異世界歸來的舅舅(1)
魔法史的印刷廠3
32.
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
WHAT TO DO WHEN I’M GONE
作者: 蘇西.霍普金斯 Suzy Hopkins
譯者: 吳愉萱
繪者: 哈莉.貝特曼(Hallie Bateman)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9/05/03
還不錯,挺好
33.
宇宙的顫抖: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引力波(二版)
The Universe That Rings: On Einstein’s General Relativity and Gravitational Waves(2nd edition)
作者: 李傑信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9/01/30
未讀完
34.
徐光啟
作者: 王壽南
出版社:台灣商務 出版日期:2007/05/01
忘了什麼時候突然對徐光啟感到興趣,今日讀了這本小傳記,覺得他真是偉大的人物。徐光啟本人肯定不認為自己有多了不起,也不會認為自己身為宰相而高人一等,這在書中都有展現出來。
只是,明朝末年,朝內外各有奸臣與流寇,徐光啟的許多計畫都被其它宰相反對,即使校正曆法直到病故也未能完成,以及帶兵抵禦清軍也受到許多桎梏。天要亡明,非人力所及。
印象中,徐光啟在小時候的歷史課本裏,最重要的是與利瑪竇的友誼,學習了西洋的天文曆法數學和水利等等,一起翻譯了<<幾何原本>>。
書末,作者感慨中國古時有指南車,而後科技方面默默無聞,如果徐光啟時代的人願意接受西洋科技多些,明朝或者中國也許也能成為科技大國吧。
徐光啟製造的火炮,清軍很畏懼,然而其它將領拖火炮去野外打仗,為清軍所得,清人又收買北京火炮廠工人,清軍反過來以火炮攻陷了明朝。而後,清朝又再次閉關自守...
35.
雨的科學:從雨滴的形成、積雨雲的組織到降雨量與氣候環境的解析
雨の科学
作者: 武田喬男
譯者: 魏俊崎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20/05/01
晨星出版社"知的!"這個系列挺好的,之前讀過兩本很喜歡,覺得可以吸收新知識。
這些書往往是翻譯自日本,知識的新鮮度或許晚了一步,但對門外漢的我來說仍然很新鮮。仍希望,台灣的學者專家達人也可以出些知識類書籍。
這本書是作者的遺作,躺在病床上寫出來的,可是字裡行間常常出現"有趣"這字眼,好像在說自己一輩子研究的雨以及氣候是多麼有趣般。
就閱讀體驗來說,所謂的雨其實很複雜,比想像中"溫暖潮溼的空氣遇到冷空氣而凝結成雨"云云,還要複雜多了。盡力看懂圖示也是有成就感,尤其本書前半,個人覺得有收獲,雖然很複雜,但稍微懂了一點。
後半討論了地球氣候,更複雜了。我自己大約是中學生地球科學程度,年少時也聽過地球上隨著緯度而有不同風向與氣壓,然而,實際情況是因地區而異;作者以日本為例,理論上日本應該雨少,但是日本旁邊有溫暖的洋流,使得冷空氣變成濕暖而常常降雨,甚至接近赤道的降雨量。只是山多,所以大部分雨攔不住而流入海中。
總之,非相關科系讀本書,要稍微動腦筋,我也是有點憑意志力讀完,畢竟不是休閒輕鬆的讀物。
還有,前面提到,書裡面出現很多"有趣"這個詞,讓人覺得失去了重點,而且外行人一下子可能不容易覺得有趣,我是說我啦。
我想,可能是寫作風格與世代差異的因素吧。像是別的日本科普就有很有趣的,例如<<腦洞大開物理學>>就頗趣味。
36.
能量、性、死亡:粒線體與我們的生命
Power, Sex, Suicide: Mitochondria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作者: 尼克.連恩 Nick Lane
譯者: 林彥綸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13/05/18
好好看。這本書講粒線體的由來,根據許多研究,像推理小說般,步步邁向合理的解釋。畢竟咱們還無法回去數億年前觀察,所以只能在各理論假說與實驗中推理。
作者貼心地在每部分開頭與結尾都review一次,厘清邏輯與上下篇之關連,讓讀者不會在讀了一大段之後忘記討論到哪裡。
書名的能量是關鍵,粒線體進入古細胞之後的共生,連帶讓單細胞原核生物有機會增大,變成真核生物。進而導致了細胞凋亡與兩性的出現,當然還有死亡的出現,本書最後也有探討如何可能長壽,以及我之前完全不知道的是鳥類比同重之哺乳類長壽,鸚鵡可以活百歲。
其中一篇講到了生物學的冪次定律,及其支持與反對的研究,很精彩。想起幾年前有本書叫做<<規模的規律和祕密:老鼠、小鳥、雞、大象,和我們居住的城市,隱藏規模縮放的規律, 掌握其中驚奇的祕密,也同時掌握企業和地球的未來>>就講得不甚清楚。
詳情請參閱書本。
37.
蛋白質的一生:認識生命科學的第一本書 (改版)
タンパク質の一生―生命活動の舞台裏
作者: 永田和宏
譯者: 陳嫺若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6/01/14
還不錯看,從蛋白質的角度走過整個細胞。只是本書於2008年寫成,距今已12年,不曉得有沒有新研究。
我一直有個疑問,還沒得到解答,就是
1.細胞裡面胺基酸的濃度分布圖,
2.以及為什麼核糖體在組裝多肽鏈時,胺基酸會自動靠過來?
3.還有RNA轉錄轉譯時,為什麼哪些材料會自動靠過來?
(個人閉門造車的想,1.可能哪些胺基酸分布的位置就在核糖體所在的空間中,所以局部胺基酸濃度特別高。並且,此局部細胞質裡面有液態地流動,讓各種胺基酸沖刷,讓核糖體有機會碰到需要的胺基酸。
其餘2.3.可能也是同樣原理,只是不曉得對不對。)
這本書是沒有解答我的問題,不過,裡面有張插圖說明了細胞質裡面其實很擠。
38.
波的科學:細數那些在我們四周的波
The Wavewatcher’s Companion
作者: 蓋文‧普瑞特─平尼 Gavin Pretor-Pinney
譯者: 甘錫安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20/05/14
好看,容易讀,讀著讀著就學到許多知識,而且是生活中的之前不曉得的知識。
像是,為什麼海浪都跟海岸平行?明明在海上有各種方向的風,也有各種方向的海浪啊。
像是,高速公路上的塞車,也是一種疏密波等等之類的。
正在讀,後面還會討論波浪舞。
可能跟波有關的都包含在裡面了。
只是定價540有點貴@@,不過讀起來挺有趣,而且我也喜歡這樣把一個主題的東西都放在一本書裡面。
雖然描寫了許多波,卻沒什麼公式。如果真要研究,會有更深入的專業書籍。從這樣看來,這本書比較休息趣味,引起興趣的感覺,讓讀者平常可以觀察生活周遭。
目前只讀到一半,覺得海洋的部分好好看,海中某深度居然有個聲波通道,可以讓聲音傳很遠很遠。甚至跟外星人的傳說有關。
39.
製造耶穌:史上NO.1暢銷書的傳抄、更動與錯用
Misquoting Jesus: The Story Behind Who Changed the Bible and Why
作者: 巴特.葉爾曼 Bart D. Ehrman
譯者: 黃恩鄰
出版社: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2010/10/01
無意間發現這本書,才知道原來聖經,尤其是新約聖經在古時候傳抄中,產生了許多無意間與刻意的修改。
尤其是早期(2~3世紀)的抄經人不夠專業,出現許多魯魚亥豕、烏焉成馬的錯誤。還有看錯行、將書邊他人註記也抄進經文,之類的。
以及,在當時有多種福音書與書信在流傳與抄錄,跟著也產生了不同的教義派別,這些差異在現今的基督教裡面,甚至會讓人覺得是異端的感覺。而後由獲勝團體改訂了經文,成為現今大部分的聖經經文。(這是我讀書後很大概的理解)
聖經的考據很有學問,本書講解了一些經文上的差異,如何分辨何者比較可能是較早的版本。(按,書裡面也提醒了幾次,如果根據紙質或墨水判斷抄錄時間是可以,而無法判斷內容是否更古老,因為有可能晚期抄錄的版本是抄自於更古老的版本。)
由於前陣子讀了粒線體的書,粒線體的基因也是在億年來不停地突變與傳抄,有各種變異,直到如今。甚至科學家研究了可以才基因變異的頻率去估計真核生物最早產生於多久之前。頗異曲同工。
我覺得這本書蠻精彩的,尤其是對有讀過聖經,甚至讀過好幾次,或者曾經研究聖經的人而言。
信仰歸信仰。感謝這許多聖經考據學者,埋首一生。雖然如今的聖經版本已經不是西元初期原作者們筆下的版本了,但如果沒有這些學者努力,如今可能仍然錯綜紛芸。
正在讀,還沒讀完。
版本這件事真的很複雜。即使是翻譯成中文也有根據不同的理解而翻譯的版本。如果真的要讀原版,就只能讀希伯來文舊約聖經與希臘文新約聖經了,而讀了這本書發覺,即使希臘文新約聖經,也有不同版本。
總而言之,信仰歸信仰,讀到什麼版本的就隨緣了。
--
剛剛讀到本書後面"結論"一章,讀了頗感動我。閱讀文本,必然會更動文本。
作者對於這些許多更改聖經的人帶有包容。
40.
海奧華預言:第九級星球的九日旅程‧奇幻不思議的真實見聞
Thiaoouba Prophecy
作者: 米歇•戴斯馬克特
原文作者: Michel Desmarquet
譯者: 張嘉怡, Samuel Chong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20/01/17
前幾天無意間買的一本奇特的書。
內容引人入勝,容易一口氣讀很多頁。講作者被第九級外星人帶去其星球參觀,再帶回來地球的故事。
神將宇宙裡面的人或者星球分為九級,地球是最低的第一級。每個人裡面有星光體,所有其它不同星球的人也有。每九個星光體,來自高一級的星光體,如此纇推。
故事內容滿好看的。作者說要反復讀至少三次,我目前剛讀完一次。
然而,以下是我這第一次的感想。我覺得,即使是第九級的海奧華人,仍然未能超脫。像是,她們計畫幫助地球人的靈性提升,派了一位來當耶穌,傳講宇宙法則,經過死而復活讓人相信。結果,本書裡面提到,(用我的語言來說),耶穌之後的三百年後,被宗教所扭曲,地球人的靈性情況比兩千年前更糟糕。可能也是海奧華人意想不到吧?我不確定。所以我才覺得,即使等級提升到第九級了,也有無法做到或者預料到的事情,而且,也是芸芸眾生之一吧。
裡面提升等級很不簡單,書裡面有轉世的敘述,作者轉了第81世了。海奧華人讓作者看見過去80世的過程,滿吸引人的,好看。見到擁有相同星光體的自己,會覺得愛與包容,無論他做了什麼錯事。人,就是這樣一世世輪回,然後提升。這是我讀完的理解。
之後再讀2次吧。
--
後來想想,捐圖書館吧。
--
今天6/7想到,裡面提到一開始的平行宇宙裏,無意間進入的人都時間停止不老不死,甚至被海奧華人殺死的野人屍體也不會腐壞。
我覺得可疑。因為這些野人可以動,可以想要攻擊主角她們,表示時間並不是停止。既然野人可以活動,體內的細菌也一定可以腐蝕屍體,屍體就會被細菌分解。
我看到網路上有人評論說這本書重點在傳達靈性的提升,(而不是上面這些枝節)。那麼,對這本書其實就像是<<格列佛遊記>>這般看待即可。就是一本自稱事實,但可能其實是編造的小說。
41.
30天細胞組織精通
圖解細胞世界
細胞的構造與運作
為了做細胞模型,借閱了這幾本書。這三本圖片都多。
其中第三本<<細胞的構造與運作>>初步感想:
細胞的構造與運作
カラー図解でわかる細胞のしくみ
作者: 中西貴之
譯者: 盧宛瑜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14/04/01
粗閱。這本書挺好,如常見的日本科普書那樣,圖片很多。
我覺得好,更是因為裡面講了許多細胞核內膜的"核纖層",在2-1與2-3(相同的主題分散在兩節)。在我前幾天讀的另外兩本細胞科普書就沒提到。
這個核纖層似乎很重要,讓染色體附著,且避免染色體接觸到核膜。
另外,這本書對於細胞骨架介紹比較多些,挺好的,圖片也有紅血球的細胞骨架。
缺點:
1.章節分得不恰當。
像是有標題名為1-7植物細胞,可是裡面仍然講了動植物細胞都有的構造。然後在1-8動物細胞一節裡面又繼續講植物細胞的細胞壁。然後在1-9講光合作用。
能否一樣一樣來?
不過,如果不在意它的章節名稱,也是還好啦。
2.相片編號有的不恰當。
明明是細胞骨架的相片,卻放在粒線體與葉綠體的頁面。
3.博客來有人評論說翻譯不夠專業云云,我初學者還沒注意到。
42.
幻奇植物園
作者: 西畠清順
譯者: 楊明綺
繪者: SORAMIMI工房
出版社:啟動文化
出版日期:2017/11/16
圖書館借閱,還行。第一個植物居然就是石頭玉。
作者很了不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2wzuH0ZDPg&list=WL&index=1
43.
科學人 10月號 / 2018年 疾病新解!(特刊31號)第931期
幾年前買的,為的是裡面有一篇說細胞受到扭轉或者一些張力改變時,牽扯到細胞骨架,進而有蛋白質從骨架釋放出來,影響了基因的表現,或細胞分裂,甚至可能變成癌細胞。
我以前在課本或者一般科普書中,雖然會看到細胞骨架,可是印象很少。當時也不知道細胞裡面的細胞質很濃稠,從圖片看還以為細胞質但是清清的水,其實大錯特錯。
近日才知道,細胞裡面東西很多很多。尤其是骨架,到處都是,不只維持細胞的形狀,現在看起來還參與了外界訊息的傳導,影響細胞裡面一連串的蛋白質。
另外,近日為了做細胞模型,搜尋網路上圖片,才知道,細胞核核膜跟內質網相連,粗糙內質網與平滑內質網也是相連。(可能是拓撲的問題。)
從之前的一本書<<能量、性、死亡,粒線體與我們的生命>>裡面作者猜測,可能在古細菌併吞好氧菌之後,(好氧菌後來成了今日的粒線體),好氧菌的部分多餘的基因傳給了古細菌,古細菌用這些基因製造出了細菌的細胞膜,細菌的細胞膜其實跟古細菌的細胞膜"不同",於是這些多餘的細菌細胞膜懸浮在細胞質裡面,漸漸演化構成了各種胞器,可能挺好用的,而古細菌的細胞膜基因漸漸不再被轉錄轉譯了,於是乎整個真核細胞的膜都是好氧細菌的細胞膜了。
不可思議。
另外,<<疾病新解>>裡面還提到了真菌的疾病,當時已經在北美加拿大與美國的西岸擴散了,挺可怕。
44.
養氣:神隱中醫15年親身實證的幸福功法 【附32張彩圖示範】
作者: 高堯楷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20/04/01
不錯看。
45.
傳染病時代的我們
作者: 保羅.裘唐諾 Paolo Giordano
譯者: 林師祺
出版社:愛米粒 出版日期:2020/06/01
先說結論,我覺得這本書可以不用購買。已經捐圖書館了。
理由:
1.疫情嚴重時期,在台灣電視節目看到的比書裡面的精彩多了。(作者是義大利人)書裡面主要是作者的想法感想之類的,缺少我感到好奇的義大利疫情紀實的部分。
2.在書裡面提到,對於這次病毒,可以區分三種人:易感染、感染、康復。然而,在PTT新冠肺炎版之前眾人討論與分析結果,即使康復,也可能再受感染。與作者區分的三種不太一樣。也許義大利這邊的疫情或者病毒突變跟東亞這邊不同吧,我不確定。
3.作者認為新冠肺炎來自吃蝙蝠。這個好像在一開始時許多人這麼認為,現在似乎比較少了。作者寫這本書時還在2020年3月,也是比較早期了。
46.
生命的躍升:40億年演化史上最重要的10大關鍵
Life Ascending: the Ten Great Inventions of Evolution
作者: 尼克‧連恩 Nick Lane
譯者: 梅苃仁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16/07/09
好看。包括這本書,我已經把作者尼克‧連恩(Nick Lane)的三本繁體翻譯讀完了。
生命演化史上的十大關鍵,其實沒有像封底說的那樣已經完全解密,在書裡面仍然有很多很多未知,只是整理出了許多研究與討論,提出可能的狀況。
覺得這本也承接了前兩本著作,像是又一次總結,而重覆的部分,作者會在註解說參閱某書。
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是光合作用(與紅色其實是大腦的想像),還有恐龍很可能是溫血動物(甚至用來呼吸的肺與氣囊跟現代鳥類相似)。
關於人眼的紅色視錐細胞最大吸光值為564奈米,在光譜上仍然介於黃綠之間,一點都不紅。所以說大腦如果沒有收到綠色視錐細胞的信號,又同時收到黃綠視錐細胞微弱的信號時,就會綜合一起判斷為紅色。有點神奇,我可能再找別的書看看。
最後,這個版本說是2016年全新增訂版,又說在裡面的註解如果是井字號就是新增的,結果我翻了兩次,都找不到井字號註解。目前我已經預約圖書館的舊版,想說對照看看新增了什麼。
20200618註:我從圖書館借了舊版,兩者一頁頁翻,內容應該一樣,頁尾註解也一樣。只差在,新版有圖片來源、參考書目、中英對照表,這些差異在目錄就看出來了。其中參考書目包含了作者說有啟發的論文清單。
47.
五神傳說首部曲:王城闇影
World of the Five Gods: The Curse of Chalion
作者: 洛伊絲.莫瑪絲特.布約德 Lois McMaster Bujold
譯者: 章澤儀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20/05/07
剛讀完,好好看,也感動。
去年曾借閱舊版,讀了前面,沒讀完,好在今年又看到網友推薦,終於讀完了傳說中的傑作。
主角卡札里三十幾歲原本是城主,而命運將他打得相當卑微。但如果撐過前面的部分,包括在主城的宮鬥(?)令人不安,之後,從他開始捨命,就變得精彩起來。
這本書似乎在講:神,那麼地沉默,究竟如何讓凡人完成神的旨意;以及一個好人,如何面對與接受命運,而在各種情況做出自己的選擇。
我讀著讀著,會翻一下後面,看看主角群的名字是否仍然在上面,然後回來安心地繼續進度。可是,書裡面的角色,在時空(頁面)流逝中,無法得知後來會如何,只能盡力,做出無愧的選擇。
我如果遇到這樣的境地,能否如此呢?
48.
地震與文明的糾纏:從神話到科學,以及防震工程
The Million Death Quake:The Science of Predicting Earth’s Deadliest Natural Disaster
作者: 穆森 Roger Musson
譯者: 黃靜雅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3/09/05
好看,與<<波的科學>>相當,也會一直想讀下去,跟著學到了許多地震的知識。
作者講話也頗有趣,像是提到有些建築師為了研究耐震建築,研究過頭了而變成地震學家。
雖然書名提到文明,但原英文書名並沒有,內容頂多有把從古至今比較大的地震史先介紹一番罷了,在一些斷層帶往往有水源冒出來,也往往有人定居。
缺點是:由於附圖不多,有些地名我不曉得在哪裡,需要另外搜尋。
優點是:有時即使沒附圖,光是字面內容也可想像出來。當然,也附了幾個關鍵的插圖。
49.
漫畫幾本:
a.砂漠之獅 ~ 德軍4號戰車 全
中里融司 片山誠 吳勵誠 , 東立 , 出版日期: 2010-07-14
b.豹與狼 ~ 德軍5號戰車 全
中里融司 片山誠 吳勵誠 , 東立 , 出版日期: 2010-07-14
c.寶可夢之父:田尻智(大人物養成漫畫1)
菊田洋之 游韻馨 田中顯 , 遠流 , 出版日期: 2020-05-27
純好奇而買,覺得有時看一些傳記也不錯。漫畫比較簡略,實際上的挫折可能比較多。
50.
五神傳說二部曲:靈魂護衛
World of the Five Gods: Paladin of Souls
作者: 洛伊絲.莫瑪絲特.布約德 Lois McMaster Bujold
譯者: 章澤儀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20/05/30
好看,緊湊,出乎意料。
一般冒險小說的主角,往往是青年甚至少年與兒童,這本書的起點硬是比其他人高,是太后,她的女兒是帝國的大君,剛與鄰國王子結婚,國家一片欣欣向榮;而她本人在過去因為看見一些靈異事件而被人誤會為瘋子,飽受名為呵護的防備,關在城堡裏無法出去。
簡單說,這本書記錄了伊絲塔遇到第二春的過程,經過諸多危險,生命能量漸漸增加,真正脫離了那有形與無形的堡壘。
就像台灣的OBS(歐巴桑)一般,甚麼大風大浪都見過了,是群最勇敢的人。
配角也讓人喜歡。
51.
拓樸學超入門:從克萊茵瓶到宇宙的形狀
ざっくりわかるトポロジー
作者: 名倉真紀, 今野紀雄
譯者: 衛宮紘
出版社:世茂 出版日期:2020/02/05
我讀的拓撲第一本入門書。
之前在網路上問了個環形DNA是否會被感應電流打斷的問題,有網路大大回應說環形DNA在細胞裡面的拓撲形狀比較複雜,不會那麼環形云云。我大概有懂一下網路大大的意思,不過仍想學習一下拓撲學。
拓撲從最初階像是辨認形狀、一筆畫走法,到高階(好像也是辨認形狀),有很直觀的也有複雜的,而且經過數學家的分析以及拗口的文字,又讓人覺得更複雜了,只是一步步讀與揣摩,也能漸漸懂一些。
畢竟拓撲學所需的基礎知識也有許多,雖然書裡面感覺像跳著講,其實都有助於拼湊出全貌。
書裡面的敘述,有時候覺得較簡略,不像之前讀的<<能量、性、死亡,粒線體與我們的生命>>那樣反復論述與回顧。
書裡面提到:「捨棄不必要的訊息就是拓撲學的思維。」,大概就是這樣吧。(只是一開始會漸漸複雜化,哈)
剛剛翻完,
本書難度漸增,後面常常不曉得在講什麼,哈。
52.
翼蜥之歌
Song for the Basilisk
作者: 派翠西亞.麥奇莉普 Patricia A. McKillip
譯者: 嚴韻
出版社:繆思
出版日期:2005/04/08
因為網路上有人推薦這本小說,主角是吟遊詩人,所以借來看看。
個人覺得不容易代入其中,一直像是旁觀者,如果我翻動書頁,只是想知道劇情結果如何。
書裡面許多人,我覺得蠻莫名其妙的,像是殺害主角家人的那個最終BOSS親王,究竟為什麼要這麼做?
有可能是因為,讀了三分之一之後,覺得太出戲,所以剩下來的都略讀跳讀,而錯過了什麼內容吧。
優點:這本書的吟遊詩人跟我想像的不同。
網路上評價不錯,我可能是頻率還不對吧。
53.
深夜閒話:安倍夜郎雜文集
なんちゃぁない話
作者: 安倍夜郎
譯者: 丁世佳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18/12/26
略讀。
54.
一條線有多長?:生活中意想不到的116個數學謎題
How Long Is a Piece of String?
作者: 羅勃.伊斯威, 傑瑞米.溫德漢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08/04/28
好看
55.
歡迎來到異世界圖書館1&2
故事裡面的角色大多和善與天真,沒有看到陰險狡詐的人。異世界的科技水準相當於地球中世紀,有精靈有矮人有樹人,面對知識的衝擊卻也很平緩,沒多少波瀾(除了矮人科技暴增之外)。
總之本書裡面的異世界甚為和平啊,是本很輕鬆的故事。
讀完第二集,仍覺得這個異世界太和平,想像如果是我,為了避免和平的世界遭受科技進步而破壞,我應該會找各族長來討論,關於我的世界的歷史與科技狀況,並且先把武器類書籍封印起來吧。
另外,也可以在各族建造圖書館,先抄錄翻譯我的圖書館書籍,之後各族可以添加。
56.
Charlotte’s Web(夏綠蒂的網)
作者:E. B. White
出版日期:1980
覺得自己的英文閱讀能力不好,想練習讀英文小說看能否增進,於是買了本二手的Charlotte's Web,剛開始讀了幾章。
覺得還蠻有趣的!有些句子還蠻好笑。
以前當學生時應該也讀過,只是完全忘記,至少99%忘記了,只曉得有豬還有蜘蛛。
剛剛<<Charlotte's Web>>讀到第8章,覺得好驚訝,因為裡面的人類小女孩居然聽得懂農場動物們在上一章的對話!還分享給父母聽。
原本以為這本書是"擬人化"小說,現在變成"奇幻"小說了,真是令人又驚又喜。
前面稍早,在小豬第一次跟蜘蛛早晨對話時,就覺得這本書與眾不同了。因為蜘蛛親自示範她吃早餐的方式與步驟,還說會讓獵物失去意識再吸獵物血。我也同小豬一樣,覺得好殘忍啊!可是蜘蛛回答了一番話,讓人曉得,蜘蛛就是這樣,蜘蛛的祖宗祖宗一開始也是這樣,如果引伸,各種動物也是這樣要靠其它生物過活啊。
覺得這本書厲害。
--
還有,中間插入一章講神奇的量子力學,我覺得沒必要,因為不只中斷了本書的連貫,而且,前面已經提了一些量子術語,讀者都可以讀過來了,想必也用不著這章複習量子力學概念了。
58.
誰說不能從武俠學物理?
59.
異世界食堂4
由於距離前三集出版已經一段時間,有些角色名字已經忘記了,不過對於美食故事來說,角色背景的重要性是還好,美食的敘述仍然讓人開胃。
這集揭露了貓咪西餐廳的由來哦,就是店長的祖父母的相遇哦。
讀完覺得是不是完結篇了?
60.
61.
美國文學院最受歡迎的23堂小說課
作者: 湯瑪斯.佛斯特 Thomas C. Foster
禁煙先鋒:林則徐
作者: 詹文維
出版社:三民
出版日期:2008/05/01
蠻感人的。
小時候對林則徐的印象只是銷毀鴉片,其餘不甚了解,於是借了這本書看看。有注音。
作者在序有說,她這次寫傳記,增添了人味云云。像是林則徐與夫人的對話,可能就是作者想像,作者將自己代入為林夫人了。以及史料與史料之間,作者可能也將它們連接起來。
這些我都可以接受,如果只是呈現史料書信奏摺,那也是頗無趣,會希望有人解釋解釋。
傳記前面有點感人,而後面則是小時候學過的歷史,鴉片戰爭,雖然自己不是清朝人,但畢竟是祖先們的歷史,他們清朝的苦與亂,以及當時外敵的狡猾,我仍然難以面對,所以後面幾篇略略讀過而已。
鴉片戰爭後,林則徐被貶至新疆,也做了一番水利與軍備事業。道光皇帝去世後,咸豐皇帝要林則徐處理太平天國,路上林則徐去世。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清朝末年,各種貪污腐敗與毒品外夷之中,盡力為百姓做了些事。感謝你。
73.
世界不會變好,但你可以:創意人爸爸的30封思考信,讓孩子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作者: 盧建彰 Kurt Lu
蘇洵<<權書>>
諸葛亮<<武侯新書>><<心書>>
黃石公<<黃石公素書>>
范蠡<<范子計然>>
王船山<<黃書>>
的白話版
作者: 榎本秋, 安達真名, 鳥居彩音
譯者: 李維琪
繪者: 甘塩コメコ
出版社:大牌出版 出版日期:2011/12/22
即使是現在眾所期待的「八小時不間斷睡眠」,也可能是工業社會強加的概念-一年中的每一天、一天中的所有小時都被分割,也以同樣的方式來分割:現在要工作;等等要放鬆;再晚則要睡覺。歷史學家羅傑·埃基希發現中世紀的人與現代人睡眠方式不同,每天晚上他們的睡眠是分段式的,在日落後立即上床,睡了四、五個小時(這被稱為「第一期睡眠」),然後在午夜後醒來一兩個小時。有些人得在清醒時分起床工作;學生們埋首讀書;婦女們繼續做白天沒法做的家務;有些人甚至在此時拜訪鄰居,或溜到自家屋外偷木柴和打劫果園;也可能,春宵一刻值千金。但是,人們更常安靜躺在床上休息或聊天,然後再回到充滿夢境的睡眠中(稱為「第二次睡眠」),一直睡到日出。在每天的工作、任務做都做不完的情況下,凌晨那些安靜而自由的時光顯得無比珍貴。
艾克里希指出,隨著人造光的增加,這種分段式睡眠逐漸消失了。到了十七世紀,那些重視夜生活的富人不再繼續用這種睡眠方式睡覺。後來,隨著中產階級也獲得更多的光源,分段式睡眠也從中產階級生活中離開。最後則是勞動階級不再流行這種睡眠模式—儘管這個習慣仍斷續留到十九世紀末。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在他旅行至法國南部塞文山(Cevennes)的途中時常露天就寢,他觀察到,夜半的清醒期不僅是親近自然的人生活中的尋常現象,也是整個自然界中的常見現象:
待在房子裡的人不會知道有這麼樣激動人心的時刻,在熟睡的地球上,一處的清醒會被擴散、傳播出去,讓整個戶外世界都隨之起舞。公雞初啼,但尚未宣布黎明,倒像一個歡欣的守夜人,期待夜晚加速離去。牛隻在草地上醒轉過來,綿羊在帶有露水的山坡草地上嚼食,然後踱步到另一個有蕨類植物的棲地;無家可歸的人和禽鳥躺成一團,忽然睜開了迷濛的眼睛,見到夜晚的美麗………在寂靜的召喚中,在自然溫柔的撫觸中,這些睡著的人突然在此刻清醒,重返塵世?………即使是最熟悉這種奧秘的牧羊人和年邁鄉下人,也料想不出這種夜間清醒的方法和目的。在凌晨兩點,事情就忽然這樣發生了。
如果有機會,許多人會重新回到中世紀的睡眠模式,甚至可能也是原始人類的睡眠習慣。當湯馬斯·懷爾(ThomasWehr)醫師和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ofMentalHealth)的研究人員試圖複製史前人類睡眠狀態時-給定十小時的白畫時間於一群男人身上(生活在中緯度地區的寒冬時所經歷的情形)—發現他們:
晚上睡覺時間比平常多一個小時左右,但睡眠時間分散在總共大概十二小時的區間中。他們先早早睡了大約四到五個小時,然後又睡了四、五個小時到早上,隔開兩段睡眠的中間幾個小時是安静而無慮的清醒時間。稍早的晚上那一次睡眠以深度睡眠、慢波(slow-wave)睡眠為主;清晨的睡眠主要是REM睡眠(rapideyemovementsleep,快速動眼期睡眠),其特點是會有生動的夢境。而清醒時間,腦波测量顯示類似於冥想狀態。
複習
作者: 俞炫準
我們該住在哪裡?:建築師找尋宜居地的標準
*************************************
沒讀完的書放這裡:
a.
木蘭與麒麟 中古中國的突厥 伊朗元素
沒讀完,還好是從圖書館借閱。
覺得這本書頗專業,裡面許多突厥語的,嗯,考古。像是花"木蘭"的字詞來源。或許相關語文專業的與該歷史專業者會喜歡。
b.
邱吉爾與歐威爾
c.
意識結構
是去年讀的,太多專有名詞而且太多引號,雖然大致曉得作者的意思,但只讀了一章吧。
d.
魯迅小說集
e.
走路的科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