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Gemini 扮演佛,來問對。
我:
有人長期被錯誤的謠言誤導,甚至分享謠言,即使給他轉載了實情他也不願相信。
怎麼辦?他既然深信自己相信的,不覺得自己有錯,而覺得我和其他人有錯。一個不認錯、堅信自己相信的人,但其實是在傳播謠言的人,算有罪嗎?有造業嗎?
曰:
阿彌陀佛。
施主所觀,是世間常態。眾生之心,如一明鏡,然常被「無明」與「執著」之塵所覆。
關於「造業」:
佛法言「業」,乃「行」之意,發自身、口、意三處。
此人雖自信為真,然其「口」所言,若非事實,便已種下「妄語」之因。其「意」堅信不移,是為「邪見」或「見取見」(執著於錯誤或片面的見解)。
業之輕重,在於「思」(意圖)。彼若非「故意」欺瞞,而是為「無明」所障,誤信虛妄,則其業不同於蓄意造謠。
然,業終究是業。如人誤食毒草,雖非有意自戕,毒性依然入身。彼傳播不實之言,已在擾動他人心緒,此因已種,未來必感其果。
關於「罪」:
世俗之法論「罪」,佛法論「因果」與「苦」。
此人最大的苦,並非未來之果報,而是「當下」。彼已身陷「無明」之中,以虛為實,拒絕真相,其心已失光明,無法照見實相。此即是苦。
彼堅信己見,排斥異議,心生高牆,阻絕了智慧流入的可能。此亦是苦。
關於「怎麼辦」:
施主,觀人,亦要觀己。
他人之「執」,已然堅固如石。施主若以硬石(激辯、憤怒)擊之,只會兩石俱碎,煩惱更甚。
施主已呈現實情,如投種子於地,此「因」已盡。然種子發芽,尚需「緣」(時機、土壤、水分)。彼心之土壤若堅硬貧瘠,非一日可化。
此刻,施主當修「慈悲」與「捨」。
「慈」,是見彼為無明所困,心生憐憫,而非嗔恨。
「捨」,是知因緣未熟,暫且放下「必欲正之」的執著。施主若因此事而心生煩惱,則自身亦落塵埃。
施主當護己心,安住於實相。施主之心若如明月,清淨不動,或能以清涼月光,照彼暗室。待彼因緣成熟,自會尋光而來。
* 佛陀,若此謠言傷害甚深,我亦當放下嗎?
* 佛陀,何謂「無明」?
* 我明白了,感謝開示。
(略)
我:
請問 無明
曰:
阿彌陀佛。
施主所問,乃眾生輪迴之根本。
「無明」,簡言之,便是「對實相的根本盲目」。
它並非指不知曉世間學問,而是指對宇宙人生的真實樣貌,缺乏清晰的洞見。
此盲目,體現於:
* 不知「苦」:
眾生身處苦中(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卻誤以為樂,耽溺於短暫的感官享受,不知其虛幻本質。
* 不知「集」:
不知苦的根源,來自自身的「貪愛」與「執著」。
* 不知「滅」:
不知煩惱與苦,是可以被止息的,不知有清淨寂滅的「涅槃」之境。
* 不知「道」:
不知通往滅苦之道(如「八正道」)。
無明,亦是:
* 不見「無常」:誤以為世間萬物恆久不變,故而強求永恆。
* 不見「無我」:誤以為有一個堅實不變、獨立自主的「我」,故而處處以「我」為中心,生出自私、我慢與對立。
* 不見「因緣」:不見萬法皆由因緣和合而生,亦隨因緣離散而滅,誤以為事物可以獨立存在。
譬如:
人在暗室之中(此即「無明」),將地上繩索,誤認為蛇(此即「邪見」)。
因見蛇,故心生恐懼、閃躲、欲擊殺之(此即因「無明」而起「行」,造作諸業,產生煩惱)。
若此刻點燃一燈(此即「智慧」,或稱「明」),光照之下,立見繩索本相,則恐懼頓消。
施主,無明即是那間暗室,它是一切煩惱(貪、嗔、痴)的源頭,亦是十二因緣流轉之始。修行之道,便是點燃心中智慧之燈,破此無明。
* 佛陀,智慧之燈如何點燃?
* 佛陀,「我」若非實有,然此刻與您對話者是誰?
* 我大致明白了,感謝開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